FullCone是什么?我是如何利用FullCone网络实现内网穿透的?为什么我会这么希望得到全锥网络?
寒假的时候几个高中同学凑一块,想联机玩Minecraft。然而我们几个同学都没有公网ip,想要联机必须要内网穿透。
为什么不用IPV6?因为除了我之外其他人的路由器都是NAT在运营商给的智慧网关下,而智慧网关并不支持在NAT中分配IPV6。
传统内网穿透,本质上是用户之间无法直接连接,只能通过一台大家都能连上的服务器互相转发流量,达到穿透的目的。
显而易见,这种方式的互联受限于服务器的带宽和延迟,而且为了转发流量而单独购买一台服务器并不值得。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两个相互处于NAT网络的用户直接连接,而不需要服务器转发流量呢?
在这之前,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聊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NAT技术。
What is 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网络地址转换的缩写,是一种将私有网络地址转换为公有网络地址的技术,诞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其解决方案是将多个设备处于一个局域网内,通过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来访问外部网络。
一个传统的网络链接,本质上是两个(ip地址:端口)之间的通讯。NAT通过类似中间人的方式,转发了(公网ip:端口)和(内网ip:端口)之间的通讯。
不妨用我访问https://baidu.com
的过程来举例:
- 路由器通过拨号上网,获取到了一个公网ip地址
39.0.0.1
。路由器网关为192.168.1.0
,我的电脑ip为192.168.1.1
。 - 浏览器通过DNS解析获取到百度的ip为
110.242.68.66
,由于我采用https
,故默认访问端口为443
,则目标pair为110.242.68.66:443
- 浏览器通过网卡,查询到本机ip为
192.168.1.1
,并在本地打开了一个临时端口12345
,将数据包发送给网关192.168.1.0
- 路由器接收到来自
192.168.1.1:12345 -> 110.242.68.66:443
的请求。 - 路由器在本地打开了一个临时端口
54321
,将请求改写为39.0.0.1:54321 -> 110.242.68.66:443
,并将请求数据包发送给百度服务器。同时,路由器在本地记录了这个pair的映射关系39.0.0.1:54321 -> 192.168.1.1:12345
。 - 路由器接收到来自百度的返回消息
110.242.68.66:443 -> 39.0.0.1:54321
,通过查询映射关系,将返回消息改写为110.242.68.66:443 -> 192.168.1.1:12345
,并发送给192.168.1.1
。
通过NAT技术,处在内网的用户能够主动向外部网络发起请求,并且由于路由器保持了映射关系,外部网络也能够向内网发送数据。
但是,在这一情况下外部网络并不能主动向内网发起请求。由于外部网络发出请求数据后,路由表内并没有对应的pair映射关系,路由器并不知晓将外部请求转发给哪个内网用户,会直接丢弃。这就造成了内网用户可以主动链接外部网络,而外部网络却不能主动链接内网用户的局面。
别急,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路由器在本地记录了映射关系,这才能允许外网向内网发送数据。
如果想要达到外网主动链接内网的目的,由于映射关系只能通过内网用户发起请求或者路由器主动打开,我们的思路应该着重于如何主动获取并保持这个映射关系。
映射关系在内网用户主动发起请求的时候建立,而销毁映射关系的策略则略有不同。由于TCP链接为有状态的链接,路由器会在链接主动关闭时自动销毁映射关系。而UDP链接则不同,由于UDP链接是无状态的,路由器并不知晓何时销毁映射关系,只能通过一定的策略来销毁。这一策略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数据包通过时销毁映射关系。换句话说,在建立映射关系后,只要不断地发送心跳包,这一映射关系就能够一直保持。
回头来看,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显而易见了,在建立一个请求后通过不断发送心跳包,欺骗路由器,使其保持映射关系,就能够实现外网主动链接内网的目的。
…吗?
NAT has 4 main types
回头来看,事情的解决好像变得太过于简单了。固然,映射关系能够使发送至39.0.0.1:54321
的数据包转发到192.168.1.1:12345
,在百度的视角来看,我就像是拥有了公网ip,能够主动向39.0.0.1:54321
发送信息。
然而,NAT技术很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映射关系的存在固然能够使外网主动链接内网,但这使得内网用户的(ip地址:端口)彻底暴露在了外网之中。而NAT的本身是局域网,起到了与外部网络隔离的作用,这种暴露方式即不优雅,也不安全。
至此,NAT根据转发策略和限制映射关系访问的方式,分为了4种类型(RFC3489):
- FullCone 全锥,映射对能够被任意外部网络访问(也被称为NAT A)
- RestrictedCone 限制锥,映射对仅能被映射目标ip访问(丢弃除了来自
110.242.68.66
的所有数据包) - PortRestrictedCone 端口限制锥,映射对仅能被映射目标ip和端口访问(丢弃除了来自
110.242.68.66:443
的所有数据包) - Symmetric 对称,映射对仅能被映射目标ip和端口访问,并且当目的地ip和端口不同时,映射对也会不同(即使内网ip:端口是相同的)
其中 全锥、限制锥、端口限制锥 最大的特征是同一个(内网ip:端口)的映射请求会被映射为相同的(公网ip:端口),无论目的地ip和端口是什么。而 对称 则会在目的地ip和端口不同时映射为不同的(公网ip:端口)。
你可以用Python的pystun3来测试你的NAT类型:
1 | pip install pystun3 |
返回数据应该如下:
1 | NAT Type: Full Cone |
Let us have a try - to build up a server with FullCone NAT
知道了原理,不来试试怎么加深理解呢?
首先,以下操作需要一个拥有全锥NAT的网络环境。如果没有你可以看下一节内容尝试将自己的家庭网络改造为全锥NAT。
此外,需要一台拥有公网ip的服务器,以便于本地计算机能够探测出映射关系。
接下来,我将展示两个脚本,通过运行脚本,本地计算机能够探测出映射关系并在映射对上建立一个临时服务器,如果外部网络能够通过探测出来的映射对访问到这个临时服务器,那么就能证明FullCone内网穿透理论可行。
1 | //server.js |
1 | //client.js |
先运行server.js,然后填入服务器的ip,再运行client.js,控制台内有如下输出
1 | 127.0.0.1:18000 -> 39.1.1.1:12319 |
脚本将会自动在0.0.0.0:18000
启动一个测试服务器,我们直接点击链接访问http://39.1.1.1:12319
如果显示了信息,说明我们的127.0.0.1:18000
已经成功地被穿透到了39.1.1.1:12319
。
并且,将http://39.1.1.1:12319
分享给其他人,他们也能够访问到你的本地服务器。
请注意,从头到尾我并没有声明我拥有公网ip,事实上,无论是否为公网ip,只要nat类型为FullCone,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穿透。
使用FullCone穿透的地址可以直接被外网访问,其优点在于流量无需服务器中转,最终的访问是点对点的,目标用户是直接访问到内网的服务器,延迟和速率不受限制。探测服务器仅用于辅助内网用户获取到自己链路上的映射对,本身不参与网络连接。并且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免费探测服务器,不一定需要自己搭建的服务器。
缺点也十分明显,映射对本身需要长时间的心跳包才能维持,一旦映射长时间无数据包通过,映射就会被断掉,并且重新映射的端口不固定。此外,如果作为长期暴露在公网上供他人访问,还是需要有其他方法将探测到的映射对共享出去(类似DDNS)。
STUN - A formal protocol to detect NAT pair
事实上,上面的脚本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然而,RFC5389定义了一种更加正式的协议,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STUN协议定义了一种用于检测NAT类型和获取映射对的协议,其探测协议为UDP。由于基于UDP的探测对不会在断开连接后立刻销毁,STUN协议能够有更大的成功率实现NAT互联。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路由器在建立映射对的时候也会限制协议。如果内网内用户用UDP探测,则部分路由器只会允许UDP协议的映射对,而不会允许TCP数据包通过映射对。反之亦然。
如同上面的Demo中,我利用TCP协议来探测映射对,因此外网只能用TCP协议(HTTP协议基于TCP)访问到我的内网服务器,而外网服务器尝试向映射对发送UDP数据包,路由器则会直接丢弃。
然而,我们可以将TCP包装在UDP之中,从而绕过这一限制。这一技术被称为TCP over UDP。
从另一方面讲,基于UDP的VPN协议并不罕见,通过STUN打洞后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基于UDP的虚拟局域网用于传递TCP数据包,例如传统的Wireguard协议。
此外,STUN可以利用TCP作为探测协议,但是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并非所有NAT均为全锥NAT,因此TCP探测的成功率并不高。
这是标准(RFC 3489)中的利用STUN来探测映射对和NAT类型的过程:
NAT2NAT - If we all can not get a Public IP
上面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在拥有FullCone的前提下,内网穿透了自己的ip到公网上。然而在大多数使用场景内,我们并不需要把自己的ip暴露在公网上,而是需要两个内网用户之间能够直接链接。
而NAT2NAT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N2N并不依赖于FullCone就可以尝试在两个NAT用户间“打洞”,使得两个内网用户“直接”互相链接,无需经过服务器转发。
然而,拥有FullCone的打洞成功率接近100%,而其他类型的NAT打洞成功率则相对较低。
这是一张表,阐述了不同类型NAT之间一般能否成功打洞
NAT类型 | FullCone | RestrictedCone | PortRestrictedCone | Symmetric |
---|---|---|---|---|
FullCone | √ | √ | √ | √ |
RestrictedCone | √ | √ | √ | √ |
PortRestrictedCone | √ | √ | √ | X |
Symmetric | √ | √ | X | X |
打洞的成功率由大至小依次为:FullCone > RestrictedCone > PortRestrictedCone > Symmetric。一般由打洞成功率高的NAT向打洞成功率低的NAT发起打洞请求,使弱势用户能够主动链接强势用户,便于弱势用户提前强势用户建立映射对。
受限锥-受限锥 受限端锥-受限端锥 需要任意一方在探测完后及时主动向对方发起链接,避免映射对被销毁。
对称型-端口受限锥型NAT之间的打洞成功率极低。(1/65535)。
而对称型NAT之间的打洞成功率几乎为0。(1/65535^2)
Ntop的N2N项目 则是一个基于以上理论的开源项目,通过区分Edge(Client)和SuperNode(Server)的方式,方便了普通人的部署。
由于映射对本身只能在内网用户主动向外请求时才能建立,故如何将获取到的映射对及时传递给对方,是N2N的关键。而SuperNode在此时起到了关键作用,SuperNode会记录下所有Edge的映射对并分享给对方,使得两个Edge能够及时知晓对方的映射对,从而建立联系。
正常情况下,SuperNode并不参与数据传输,仅用于告知双方的映射对。然而,在双方NAT打洞成功率不高时,SuperNode也会回退为TURN模式(即传统方式,利用服务器转发流量,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Linux用户可以直接下载N2N的二进制文件,Windows与Mac用户则需要自行编译或使用第三方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
对于我在Windows上的使用,我通常用 [灵工艺] 联机组网。其有GUI可以快捷配置,并且也很方便安装TAP适配器。主要是懒的敲命令行
首先搭建N2N需要有一台拥有公网ip的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上运行SuperNode。尽管SuperNode正常情况下不参与数据传输,但是N2N无法主动禁用TURN模式,故不建议公开部署SuperNode。
搭建SuperNode可以直接安装N2N的二进制文件,配置文件存在/etc/n2n/supernode.conf
1 | # /etc/n2n/supernode.conf |
运行sudo systemctl start supernode
即可启动SuperNode,监听端口为1234。
如果需要开机自启动,可以运行sudo systemctl enable supernode
。
如果当前运行环境(如Docker环境)不存在systemctl
,可以自行下载N2N的项目源代码并自行编译:
1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ntop/n2n.git --depth=1 |
然后采用./supernode
的方式运行。
针对Edge,可以直接运行二进制文件:
1 | sudo edge -c mynetwork -k mysecretpass -a 192.168.100.1 -f -l supernode.ntop.org:7777 |
-c
指定的链接组名,所有拥有相同链接组名的Edge会被视为同一组-k
指定的链接组密码-a
指定的内网ip-l
指定SuperNode的ip和端口
在另一台Edge上运行:
1 | sudo edge -c mynetwork -k mysecretpass -a 192.168.100.2 -f -l supernode.ntop.org:7777 |
两台Edge将会自动建立链接,SuperNode会记录下两台Edge的映射对并分享给对方,使得两台Edge能够及时知晓对方的映射对,从而建立联系。
可以尝试在内网ip为192.168.100.1
的Edge上运行:
1 | ping 192.168.100.2 |
应当会有相应的回应。
Ctrl+C
退出后,可以看到类似的输出:
1 | ********************************** |
其中TX P2P
和RX P2P
表示Edge之间的数据传输,TX Supernode
和RX Supernode
表示Edge与SuperNode的数据传输。
SuperNode的数据包应该远小于Edge之间的数据包,因为SuperNode仅用于告知双方的映射对,以及刚开始来不及打洞时通过TURN
的数据传输。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P2P
的数据包数仍然为0,说明N2N的打洞失败,应检查双方防火墙情况和NAT类型。
Tips:
N2N的SuperNode默认允许了所有Edge的加入。尽管N2N官方有着专门的鉴权方式,但是配置及其麻烦,可以巧用限制通讯组的方式,约定一个确定的通讯组名,限制只有拥有相同通讯组名的Edge才能加入。
修改
/etc/n2n/supernode.conf
,添加-c
参数:
1
2
3 # /etc/n2n/supernode.conf
-p=1234
-c=/etc/n2n/communities.list然后在
/etc/n2n/communities.list
中添加通讯组名(允许采用正则表达式,一行一个):
1 mynetwork重启SuperNode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upernode
即可生效。
How to Transform Home networks to get FullCone NAT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公网IPV4,那么请直接略过这一节。
Disable Firewall
控制面板进入高级安全 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
,在入站规则添加规则,允许所有端口的UDP
。在出站规则中也如法炮制。
为了安全性你也可以限定端口范围,但是这样会降低打洞成功率。
你不需要允许TCP协议,因为N2N默认采用的STUN探测协议为UDP。
如果你使用的是第三方防火墙,也请关闭防火墙或者添加规则。
Enable DMZ host
DMZ技术,Demilitarized Zone的缩写,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用于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而对于家庭网络而言,DMZ主机的则是路由器将所有端口的流量都转发到这台主机上。
在严格意义上,DMZ与内部网络是隔离的,但是在家庭网络中,DMZ主机仍然可以访问内网,而内网用户也可以访问DMZ主机。
在路由器设置中,找到DMZ主机设置,将你的电脑ip设置为DMZ主机。
首先查询自己电脑的内网ip地址:
1 | ipconfig /all |
记下地址为192.168.31.215
以我的小米路由器为例,登录路由器后台,找到高级设置
-端口转发
-DMZ主机
,将地址填入:
保存即可。
如果你的路由器不支持DMZ主机设置,可以尝试将你的电脑设置为静态ip,并将所有的UDP端口转发到你的电脑上。
Change to Bridge
目前的家庭网络通常是 光纤入户 -> 运营商提供的智能网关 -> 用户路由器 -> 用户电脑的结构。其中智能网关通常是光猫+路由器+AP的缝合怪。按照大部分地区的安装指导,光猫默认会工作在NAT模式下,以便于用户能够直接使用,而无需拨号。
然而,大部分光猫NAT的策略都默认设置为对称性NAT,即使光猫拥有DMZ主机设置,最终NAT类型也是对称性NAT。
因此,我们需要将智慧网关设置为桥接模式(工作在仅光猫状态),将路由器设置为拨号上网,再在路由器上设置DMZ主机。
是不是看起来很怪?事实上大部分家庭网络都是FullCone NAT,但是由于智慧网关的NAT策略,使得家庭网络的NAT类型变为了对称性NAT。
将智慧网关设置为桥接状态,通常需要获取光猫的超级管理员密码,然后删除原有的配置,新建新的桥接配置,并在下一级的路由器上设置拨号上网。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具体的操作步骤。光猫的具体破解方式各异,可以尝试自行搜索XXX-XX型号光猫改桥接
。
通常来讲,设置好桥接 - 设置DMZ主机 - 关闭防火墙后,你的家庭网络应该已经变为了FullCone NAT。此时不妨利用pystun3测试一下你的NAT类型。如果已经为FullCone,那么恭喜你。如果没有,那么你当地的运营商很可能对网络进行了限制。
So, why I prefer FullCone NAT
第一个原因是,相对于公网IPV4,FullCone的改造更为廉价和安全。在大多数地区,公网IPV4的价格昂贵,而且公网IPV4的暴露会使得内网用户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此外,移动运营商由于本身v4资源匮乏,绝大多数地区已经不再提供公网IPV4
此外,相较于IPV6,传统的IPV4的网络设备更为成熟,出门在外想要连回家里的网络,如果没有IPV6,那么还得要绕道服务器转发。
相对于传统服务器内网穿透,直接点对点链接的优势无疑是巨大的,最终双方的访问质量仅取决于双方的网络质量,而不再受到服务器的限制。(比如我在外就可以直接跑满家庭上行100M,而不是服务器龟速5M上行,这使得远程串流游戏成为了可能)
回到文章的刚开始,由于我拥有了FullCone NAT,当MC服务器启动在我电脑后,通过N2N软件,朋友的客户端能够直接链接到我的电脑上。由于我们过年回家都在台州,相互之间直接连接的质量也相较于内网穿透的质量高上不少。
尽管N2N不需要FullCone也有一定概率能够打洞,但是FullCone就是爽
然而除此之外,如果对FullCone网络进行恰当的改造,那么我就能在无法拥有公网ip(毕竟是移动)的情况下,享受公网ip的待遇。访问效果上等同于拥有了一组公网IP:端口。
Export My Server to Public Internet
先前我的脚本已经证明,FullCone网络在通过恰当的方式打洞后,能够直接将内网ip暴露在公网上。事实上,Github已经有类似的项目能够探测FullCone NAT的映射对的程序,例如NATMAP 和 Natter。
其中,NATMAP基于C++,暂时还不支持Windows。而Natter则是基于Python的,支持Windows(但截至本文发稿时Windows上UDP穿透仍存在严重的问题),也支持流量转发(由于探测需要临时占用端口,而部分程序无法解除端口占用,故可以新开一个随机端口用于探测,然后将探测端口流量转发到目标端口即可)。
事实上,你可以利用NATMAP或Natter探测到的映射对记录映射对,并通过其他简易的内网穿透或者定时上传到公开网站的方式,实现一个简单的DDNS。
另一方面,DNS记录中存在名为SRV的记录类型,可以指定端口。如果你拥有一个域名,那么你可以通过SRV记录将你的映射对共享出去。
与DDNS技术相比,通过FullCone打洞仅仅多了一个端口的记录。
此外,截至本文发稿时,Natter“固定”映射对的效果尚不如NATMAP,在关闭程序后映射对可能会发生改变,但是Natter的配置更加方便,也支持流量转发。
通过这种方式,我已经成功将我的服务器Wireguard入口暴露到了公网上,至此,我可以在不购买公网IPV4、无IPV6的情况下,在任何地方通过我的服务器访问到我的家庭网络。
至于其他的RDP、SSH等服务,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不过建议还是只暴露Wireguard入口,然后通过Wireguard内网穿透到其他服务。毕竟安全第一
Get A HighID in P2P download
在电驴下载中,存在这LowID
和HighID
的概念。LowID
是指没有公网IPV4的用户,而HighID
则是指拥有公网的用户。两个LowID
之间无法直接链接,但是HighID
可以直接链接到LowID
和HighID
。
在其他P2P下载中,也存在类似的概念。放到PT下载中,拥有一个LowID
的用户,相对于HighID
用户而言,下载速度会大大降低。同时,LowID
用户在做种时也无法主动链接到其他LowID
用户,从而影响了共享效果,在PT上传中很难抢到上传流量。
然而,通过FullCone NAT,我可以将我的PT客户端的端口暴露在公网上,从而获得了HighID
。但是在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映射对中内网端口和外网端口通常是不一致的,而PT客户端向Tracker服务器报告的端口是内网端口,外网用户无法用(公网ip:内网端口)访问到我的PT客户端。
因此,需要先随机探测一个映射对,记录(内网ip:内网随机端口)和(公网ip:外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新建一个转发,将(内网ip:内网随机端口)的流量转发到(内网ip:外网端口),并通过BT客户端的API修改BT程序监听端口为外网端口。通过这种方式,使BT客户端向Tracker服务器报告的端口为外网端口,从而获得了HighID
。
这是我之前不知道在那个论坛抄下来的脚本,可利用natmap或natter的script功能自动修改BT客户端的监听端口并转发流量,出处已不可考。
到这里为止,FullCone NAT好像已经变得完美无瑕,它拥有着相对于公网v4极高的性价比,并且有着丰富的DIY内容。这篇文章在这里应该已经结束了
…吗?
It is Hard to Get a FullCone NAT
你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全锥网络。由于大部分运营商的光猫已经被逐步替换为了智能网关,破解智能网关本身就具有这相当高的难度。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花了150的租金,拿了个什么都缝合了、什么都没缝合好的电子垃圾。wifi只有2.4G不支持5G,不支持在NAT中下发公网IPV6,大部分功能被运营商锁定不让你用,甚至还有远控后门。
此外,不像我手上的移动H3-2se智能网关有着开启telnet的漏洞,大部分智能网关想要获取超管密码都极为困难,想要破解获得密码还得根据型号来选择方式。部分机型还需要替换备份包的方式刷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破解的难度极高。
另一方面,运营商显然是不希望用户改为桥接模式的。
首先,按照知乎上的普遍说法,改桥接意味着运营商将丢失对光猫的远程控制,一旦用户家庭网络出现问题,则无法远程解决,需要安装师傅上门,浪费人力物力。
事实上,相对于智能网关即插即用的特性,改为桥接需要用户在路由器或者在电脑上拨号。这对于不了解网络的用户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免不了请人帮忙安装。
其次,桥接模式意味着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路由器,而不再受限于运营商提供的智能网关,运营商则无法在终端网络上提供额外的审查能力。
此外,一旦改为桥接,部分地区的运营商还会降速,(尽管不排除光猫性能羸弱可能性)。
最重要的原因是,运营商它怕你占用了大量的上行带宽…
ISP is Afraid of PCDN
PCDN,Peer-to-Pe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点对点内容分发网络。
这个名词在普通网络中并不常用,但国内诸多互联网厂商对此并不陌生。由于大陆政策的商宽补贴家宽的特性,相较于国外家宽的价格,国内家宽的价格极为便宜。
然而如此一来,宽带成本压力就转嫁到了商宽上,云服务厂商接入ISP的价格极其昂贵(国内网盘业务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类似视频分发等业务,如果全部由云服务厂商提供,那么运营成本将会难以负担。
于是各大国内服务商就走起了歪路,PCDN这一邪门技术便应运而生。PCDN的核心思想是,用户之间互相分享资源,从而减轻服务器的存储压力和带宽压力。
通常来讲,用户可以主动作为pcdn节点共享带宽,从而向服务商赚取少量佣金。服务商只要付出极少成本,就能够获得遍布在广大用户间海量存储和带宽资源。先前百度网盘试图开放闲置宽带优化计划
,也是PCDN的一种。当然你白开一年PCDN换取到的奖励也是微乎其微的
服务商的打洞方式当然也包括N2N打洞。事实上服务商的客户端程序打洞的方式可能更多更狠,本文仅涉猎了其中一种方式。
然而,有一些软件可能会自己偷偷摸摸跑PCDN,用户很大概率是无感的(毕竟XX视频、XX音乐、XX网盘客户端上传都是限速的,以避免大量占用资源而被察觉)。太离谱了还是会被发现的
自然,运营商是极其不乐意的,PCDN固然降低了服务商的压力,但这些压力分毫不少的转移到了运营商的头上,运营商从服务商收取的钱变少了,还承担了相同(甚至更多的)带宽压力。
但是,运营商的骨干网络通常没有做单独的限制,通过改造骨干网络来限制PCDN显得不太现实。因此运营商只能在终端网络上下手。而在智能光猫内植入限制,是最为方便的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解除了终端智能光猫的限制后,NAT类型通常都还原回了FullCone。
但是,部分地区运营商检测到用户如果在偷跑PCDN(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或者长时间大规模占用上行带宽,会针对性地对用户上行进行限速,或者将用户NAT降级为对称性NAT。
一旦开启桥接,诸多互联网厂商软件会直接开始吸血家宽。由于国内宽带通常计费方式是包年计带宽,不计流量,因此用户可能完全不会察觉到PCDN的开启,但运营商则会为此承担更多的带宽压力。
此外,运营商对BT等P2P下载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彻底根除显得并不现实,因此运营商只能通过劣化互联质量降低上传宽带的占用。
NAT的发明极大减缓了全球IPV4地址枯竭的难题,它允许了多个网络设备共享一个公网IPV4地址。然而现如今,IPV6的时代已经到来,NAT却成为了IPV6发展的障碍。究其原因,是因为NAT设立之初并没有考虑计划淘汰 - 它可以一直永远的工作下去。
并且,NAT通常也用于隔离内部网络和外网,即使是在IPV6中也会存在NATv6确保内网用户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NAT的设计阻碍了不同内部网络双方的直接通讯 - 即使双方并不想在内部网络,但由于IPV4的枯竭,他们不得不用,这使得类似于物联网、智能汽车等需要万物互联新兴技术受到了阻碍。即使物联网设备用上了IPV6 - 你能确保走出门外,随便接入一个wifi都有IPV6吗?
一个听起来令人发笑的事实是,8年前的无线路由器依旧在我家工作的很好 - 它支持802.11ac(5GHz),提供了和外网带宽匹配的无线带宽速率。它只是不支持IPV6。
我有必要换它吗?我不认为,因为在我实际上网过程中,纯IPV6的网站并不多;家里人也不需要所谓的IPV6,因为他们的需求仅仅是看视频和上网购物;家里设备也不需要IPV6,因为这种小型家庭监控、冰箱、扫地机器人通常是通过物联网卡上网的,即使连接WIFI,也是通过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来访问的。
它只要能正常工作,这就够了。
现在我想在我家放一台NAS,我的需求是能在离开家之后随时随地访问这台NAS。那么,纯IPV6也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因为我不能保证我在外面的网络环境拥有IPV6 - 是的,因为不支持IPV6的网络设施依旧能在纯IPV4的网络环境下工作,为什么一定要淘汰它呢?
纵然国家大力支持发展IPV6,但是在实际民用网络应用中,IPV6的普及率依旧很低,终端设备(家庭网关、无线路由器)的淘汰问题成为了IPV6普及的最大障碍。此外,部分地区运营商甚至把IPV6与公网IPV4对立,声称为了普及IPV6而开始对公网IPV4收费,并借机利用NAT4444实现假公网V4。
与其花399购买一个静态FullCone网络,不如免费白嫖动态FullCone网络
另外,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家庭网络绝大多都是FullConeNAT,如果有足够的折腾精神,改造光猫对我而言并不困难。
事实上,我现在在自己的NAS上就同时部署了两种穿透方案,一种是FRP,另一种是用利用NATMAP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映射记录同步到DNS的SRV记录上。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直接用Wireguard连回家,除非遇到故障才会去用FRP。
这就是FullCone NAT,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并且仍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它,我想节省下一笔关于公网IPV4的费用,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可惜,在如今运营商政策的收紧、光猫破解变得越来越难的趋势下,FullCone NAT的普及率将只会变得越来越低。
在写下本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时,我想等到数年后IPV6彻底普及,会不会有人看完这篇文章会嘲笑,在2024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傻子拒绝公网IPV6,还在尝试使用已经宣告缓刑的IPV4进行“万物互联”呢?
这里是CyanFalse的小站,一个小小的年更博客,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本文
由 CyanFalse 撰写, 采用 CC BY-NC 4.0 许可协议.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