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8, 2021

为什么是APP而不是网页

一个简单的功能,完全可以在浏览器内实现,凭什么国内某些软件这么希望你去下载,去使用他们的app?


就在不久前,我是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流氓厂商。点名批评一下百度,我苹果手机Safari随便在百度上搜索点什么,还没把营销号、广告和垃圾信息从眼中剔除,突然间,AppStore界面平移到我眼前,一个叫百度的软件可怜巴巴的望着我。于是我点击左上角返回键,然后继续搜索…

这不是一件在国内很常见的事情吗,然后我继续浏览,点击一个百度百科网页链接,又是还没开看,appstore显示了出来,这次是百度百科app。

好,没事,我平复了一下心情,整理了一下被打乱的思绪,继续浏览着百科,滑到页面底部,加载新的内容时,一个弹窗显示出来:使用百度百科APP,获取更好的浏览体验!

关闭,继续浏览。

点击百科内部的内链,尝试跳转到另一个百科界面,突然,浏览器一片空白,我又被引导向appstore。

很抱歉,我直接关闭了百度,使用谷歌和维基百科继续查询资料。这一次,谷歌虽然也在下方提示【在IOS上尝试使用谷歌桌面版,获取更好的体验】,但至始至终没有把我强制跳到appstore。维基百科就更不用说了,连使用app都没有提示。

退出了浏览器,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还记得不久前拿到朋友的新鸿蒙手机,划开屏幕一看,第一个界面全是百度系列:百度、百度搜索、百度智能浏览器、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一个个功能冗余的百度app赫然显示在我的眼前,当我一脸震惊地看向朋友,他耸耸肩:点进去就自己下载的,不安装就没办法看了。

看着自己苹果手机中的两个一个浏览器:Safari和Alook,我停止了思考,当一个大厂天天为自己的免费网盘带宽叫屈,下载一个3M的电子书被限成一副狗样时,你还能相信他有这么大的带宽给用户推自己的动辄100MB的APP?这能算是本末倒置吗?

从此,我在手机上再也没有用过百度系。必应和谷歌,DogeDoge和DuckDuckGo成为了我的搜索主力。

为什么是APP

隐私

app对隐私的疯狂到了什么地步?

在安卓环境【尤其是国内某些套壳系统】下,app的权限不算小,有些时候可以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把你的浏览器记录翻个遍。

ios其实相对安卓来说,至少系统能主动提醒用户是否给予其访问权利。

这一点我也十分佩服MIUI,能在这种隐私岁随意获取风气下站住来守住用户的底线,无论其目的如何,这一点已经赢得了我的好感【虽然我不用安卓】

对于软件商来说,用户的数据是一大笔财富。比如知道所有人的喜好、购买能力等,这些信息掌握得越细致,越能挖掘到更多的商机。

暂且不说百度,就连TIM和QQ也会主动扫描用户Chrome浏览记录我靠那我的nhentai浏览记录怎么办

互唤醒【For安卓】

为了实现广告营销,部分软件实际上要向用户主动推送广告信息。

尤其是安卓,由于谷歌市场退出中国大陆,国内安卓生态其实很乱,一个简单的消息推送,也能难倒一群开发者。

为什么消息推送变成了一个难题?其实我们想象中的消息推送与实际上的方式有很大差距:

想象中:用户手机<==主动推送==微信服务器
实际上:用户手机<==被动推送==>苹果|安卓消息推送服务器<==主动推送==微信服务器

苹果还好说,18年以前经常会出现微信无法推送的情况,但自从大陆线路优化以及云上贵州的迁移,其推送服务逐渐变得正常。然而谷歌早已退出中国市场,其内置的推送服务器已经不可链接,请问这些app这么办?

答:常驻系统后台。

但是常驻系统后台成为一个Zombine进程也不可避免会被杀掉,请问这又能怎么办?

答:相互唤醒。

当用户打开一个app,此app会在后台激活另一群app,然后如果当前app被杀了,被激活的app又会激活那个被杀的app。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虽然只有百度app才会推送广告,但他依旧会引导你去下载百度浏览器—避免被杀掉啊。

为什么不是浏览器应用

隐私

在这个隐私即金钱的时代,对于国内厂商来说,首先一个遗憾的事情是,浏览器是很难获取到用户的隐私信息。不是说功能限制,而是浏览器其核心就是沙盒化。在没有用户同意和外接接口、插件的前提下,你不可能直接用js获取到用户手机/电脑上的文件。

而且最致命的是,如果网页应用敢在后台偷偷上传用户隐私,控制台一开就会使其暴露无遗,相对比APP的黑盒操作,那简直是天差地别。

功能限制

js功能其实很强大,但有些底层和协议上的限制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不可能用js空手写一个SMTP发送邮件,你也不可能直接用SSH协议链接服务器【WebSSH需要在服务器主动安装服务端】

其次,一些十分耗资源和计算力的服务不可能在浏览器上实现,比如腾讯不可能把王者荣耀搬到浏览器上,你也不可能在浏览器里跑机器学习。

网络限制

如果使用浏览器,其每一次打开服务网店都要重新下载上面的js、css和图片资源,这一瞬间爆发对服务器压力其实不小。

而使用app,他可以事先在后台下载好广告图片,其样式和功能无需重新下载,并且很多资源可以缓存在本地,即使短暂离线也能推送。

这一点,PWA技术完全可以胜任。PWA通过在浏览器内ServiceWorker拦截和缓存内容实现离线浏览。但目前来讲PWA技术在国内不温不火【很明显,触碰到了某些企业的利益】,所以还是以应用程序为主。

但是,你这样剩下来的流量费还是比不过强制更新来的多啊

为什么国外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

监管缺失

海外,安卓应用最官方的商店只有一家:GooglePlay,虽然不像AppStore那种不上架连安装都不给的程度,但也是一种象征。没有上架谷歌商店的应用基本都会被判定为盗版或者危险。而且谷歌play对广告监管很严。如果一个应用敢像百度般,疯狂推送广告和自唤醒,可能连安全审查都过不去。

在国内,连老大都管不了,宛若袁世凯暴毙天下军阀混战,其乱象不言而喻。

隐私意识缺乏

李彦宏有句名言:中国人更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

虽然此话一出被无数网友嘲讽,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如此。甚至有些时候自己也是被迫的。没有多少人会上网的时候开无数个虚拟机中继代理AdGuard,相反,有更多人为了PDD的几分钱蔬菜而抢破头。一句话:国人都喜欢薅羊毛,但最终都会成为韭菜被割。

相反,在国外,人们对于隐私十分看重,哪怕GoogleAdsense都被罚了好几次,还不用说Tor之类的隐私保护软件。

使用观念的不同

我个人的习惯是,完成一件事情,用什么东西都越轻越好,不是有必要就不下客户端。比如在电脑微信接收消息,你可以选择下载微信客户端完成传输,也可以用网页微信。相较于前者,后者用完就关,不留痕迹,速度也快。

然而国人的习惯大多是:先下载下来,万一以后有用呢。

当我看到电视上的手机广告,大多8H16G运存128G内存起步,盯着手里这台国产只装了QQ到2021年还能打Minecraft的iPhone6s【实际配置2GB运存A9处理器】,不禁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幸好没买安卓。

安卓手机即使内存再大,其底层核心还是虚拟化,加上国内的恶劣的生态,如果你不留神多下点软件,其流畅度甚至比不过6年前的6s。

而手机卡,大多数人的第一个想法是:换一台手机。而不是:我删掉点软件,只保留QQ和微信。

尤其是,在国内的内循环已经完成的前提下,更多人选择了买爱国手机,装爱国软件。实际上,留一条隐私底线其实也没有什么。但偏偏有人喜欢把自己隐私送给别人。

后言

实际上,绝大多数软件从C/S架构向B/S架构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国内的生态似乎在阻碍着这一发展。

或许有人会问,隐私再保护有什么用。那我只能说,如果你的隐私在黑市只能卖1毛钱一条,那隐私保护的好的人或许能卖5块钱一条。真正的危害其实不在于精准推送,而更怕有人会拿去做违法事情,暴力你,诈骗你。

关于本文

由 CyanFalse 撰写, 采用 CC BY-NC 4.0 许可协议.

应用浏览器隐私app

Wait...